最新目录

预见未来,预见2035 ——2019科技创新智库国(3)

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原创研究的驱动力 如何实现诸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如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等是很多新科学趋势的驱动力。

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原创研究的驱动力

如何实现诸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如可持续城市和社区,工业、创新和基础设施等是很多新科学趋势的驱动力。

为了解决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能源、水、气候、食品、健康、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必须携手合作,并集聚不同技能、不同专业知识的全方位人才。

《自然》杂志推出的特刊中有关跨学科的研究的相关结论显示,各方应发挥自身作用,资助者应从跨学科的角度来管理相关资金,研究团队应具备不同领域学科的专家,各学科及各团队间要寻求平衡,机构应引入关键指标推动T型研究者,以识别跨学科合作潜力的优势。

小型团队更容易给科学界提供新的想法,大型团队易采用主流方法,而产生更多的被引率。因此,当评估可颠覆性时,小型团队的有效性优势更加明显。总的来说,科学发展既需要颠覆性的研究成果,也需要稳定进展的研究成果,小型团队和大型团队应各司其职,而不同类型的研究结果、不同形式的研究团队都应该得到鼓励。

2035年中国创新发展愿景预见分析

新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数字转型正在引发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和全球价值链中竞争格局的重塑,导致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范式转变,加剧全球发展不确定性与治理模式变革的矛盾。

2035年世界发展格局将呈现重大变化,中国将成为世界创新发展格局演化的重要驱动者。从科技发展上看,中国科技发展能力接近美国,对世界科学发展和知识生产的贡献显著提升;从经济发展上看,中国人均GDP代表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差距巨大,但是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从社会发展上看,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5%以上,城乡公共服务差别显著缩小;从环境发展上看,中国可持续发展政策目标基本实现,资源环境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矛盾趋于缓解和可控。

2035年中国创新发展的六大愿景分别是:创新全球化、制造智能化、服务数字化、城乡一体化、消费健康化、环境绿色化。

创新全球化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创新全球化的未来趋势具体体现在:一是创新要素流动全球化,二是创新主体发展全球化,三是创新成果应用全球化,四是创新网络拓展全球化,五是创新发展影响全球化,六是创新治理合作全球化。

穆荣平发表主题演讲

服务数字化转型不仅包括制造业服务数字化,也包括社会服务业数字化。制造业服务数字化转型能够加速财富创造能力提升,社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加速构建一个低成本、高质量、广覆盖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卫生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公共安全、交通运输。

关于2050年全球发展轨迹的集体观点

面向工业化革命的重要影响力和驱动因素,丹麦哥本哈根未来研究所展开了实时的德尔菲研究,主要是以多项选择的方式向专家提问,专家回答问题的同时能够看到统计学结果,可以将自己的回答与统计学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可以看到其他人的评论,并对自己的评论做出修改,人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达成一致和共识。

使用德尔菲法当中潜在的假设,能够从外部的专家组获得信息输入,同时检查假设是否能与德尔菲调查的结果实现匹配,最后把德尔菲法洞见融入到战略之中。

就技术而言,到2050年,可更新、零排放、低碳电力及数字化技术等在2050年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工业4.0中,化学企业也会有4.0版,主要将使用先进材料、先进低碳生产工艺以及新能源,风力、太阳能、核能、其他可更新的能源将发挥重要作用。数字化,包括人工智能、算力、分布式账本技术、量子计算,都会在这一领域发挥重大作用。

Frank-Andreas Hatzack发表主题演讲

实时的德尔菲方法和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成为技术预见的有力工具,揭示未来的期望和对应真正实体之间的联系。对于未来做出更有洞见的讨论,不管是在哪个时区、哪个行业、哪个机构、哪个层级,我们的讨论都非常有意义。参与实时德尔菲法对于大部分的参与者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科技强国的战略思考

从全球创新指数来看,根据世界最具创新力的国家排名,瑞士是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国家,中国正在迎头赶上。中国2018年排名是17位,位居前20强,我们还将在未来进一步提升排名;根据彭博创新指数,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前20强,韩国、瑞典、新加坡在世界排名居前。创新的竞争非常激烈,我们需要在竞争中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实力。

文章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fzkxxbzz.cn/qikandaodu/2020/1018/368.html



上一篇:论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计量
下一篇:初中科学:用科学大观念指引探究教学

分子科学学报投稿 | 分子科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科学学报版面费 | 分子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分子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子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