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英矽智能首席科学官任峰:18个月找出新药分子的(4)

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Chemistry42系统,并不能告诉哪些化合物binding affinity比另一些化合物要好,只能帮助产生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可能binding在蛋白上。 我们也是用像薛定谔bindin
Chemistry42系统,并不能告诉哪些化合物binding affinity比另一些化合物要好,只能帮助产生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可能binding在蛋白上。

我们也是用像薛定谔binding affinity预测或者优先级排序方式,目前据我所知,用薛定谔预测binding affinity应该已经是比较好的。

Q6:AI用于药物研发的商业化前景如何呢?例如几年前很多企业做肺小结节的AI诊断,竞争堪称红海,而医院付费意愿不强烈。对比当下,现在做AI制药的公司也非常多,是否会出现类似的结果:很多AI公司希望与大药企合作/license-out,大药企付费意愿并不强烈?

任峰:用AI来做药物研发商业化前景非常广阔,而且大药企是愿意付钱的,原因基于以下两点:

第一、大药企面临共同问题,研发效率低、研发成本高、研发周期长、失败率高这样的问题,药企希望能有颠覆性技术来改变现状;

第二、人工智能目前经过一些实例,已经证明确实对解决新药研发的问题,可以提供颠覆性解决方案能力。

所以基于这两点来说,大药企是愿意付钱的。而且最近就有一篇报道,有药企与AI公司签订开发药物协议,总金额达12亿美金左右,同时首付金额也非常高,达到几千万美金,这也证明大药企愿意把这些钱投入到AI辅助药物研发上。

Q7:AI制药公司的数据从哪里得来呢?

任峰:目前的AI公司大多是小公司,这些公司绝大多数都是基于公开数据。

接下里,AI公司的竞争则就靠从这个published数据发展而来的私有数据,所以现在有实力的AI公司都在建立自己的数据采集系统。

Q8:AI药物研发公司建立了自研管线,和潜在合作药企可能存在利益冲突,这块是否有什么考虑?

任峰:每一家AI公司都是两条腿走路,一个是有自研管线,另一方面是跟一些药企合作,共同开发一些项目。

因为自研管线是通过自己的项目来验证或优化人工智能平台,所以并没有利益冲突。而其这些合作很多都是具有排他性的,自研管线和其他药企合作是有排它性,不同药企之间合作也有排它性。

Q9:AI新药挖掘从苗头到PCC的各个点的化合物数据库是哪里来的?

任峰:这需要分成两个情况:

第一,如果是针对 Fast follow(快跟),那么数据采集都是从文献和专利上扒下来进行深度学习,对系统进行培训得来;

第二,如果是全新靶点,就像我们的IPF,就不需要已知数据,针对靶点的数据,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通过其他项目的蛋白和小分子结合案例培训,然后它就可以自己设计某个蛋白,不需要针对靶点进行培训。

Q10:分子生成库是否基于已有活性化合物结构,有哪些规则?

任峰:我们的Chemistry42分子生成库不是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靶点,而是针对所有的。

根据人工智能系统,利用已知小分子和蛋白结合结合形状和样式进行培训,让小分子(或片段)能识别蛋白里一些结合口袋。

把这些片段识别出来之后,再通过算法,把这些片段慢慢结合成真正的小分子化合物,这是它的主要逻辑。

Q11:想请问AI企业与研发组织合作,对研发组织自身的数据有没有什么要求?例如数据格式、数据类型、数据质量。

任峰:这个是有要求的,AI企业跟研发组织合作,如果他们想根据自己数据用AI企业人工智能系统,寻找靶点或发现化合物,就需要按照我们要求的格式录入到系统当中去。

而且,我们对数据组的质量要求也非常高,因为高质量数据才能产生高质量结果。

数据类型可能每个公司系统都不太一样,例如我们的PandaOmics,就需要有组学数据,尤其是人组学数据,这样才更适合找新靶点。

Q12:据我了解,数据库来自文献,那数据可靠度怎么解决的,而且不同方法测得数值不一样?

任峰:这是非常好的问题,也是可能所有人工智能公司所面临的问题。

每个公司策略可能不同,例如我们的PandaOmics主要是用组学数据,而且组学数据是细分的,最好是在同一个实验室里产生的祖学数据。

我们不会把所有组学数据累计在一起找新靶点,这样就可以避免实验方法不一致造成的困惑。

另外对于化合物,我们Chemistry42生成的小分子,它主要是基于晶体结构,所以晶体结构数据基本上都是比较可靠的,此外我们也会挑比较好的晶体结构来给系统进行training。

文章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fzkxxbzz.cn/zonghexinwen/2021/0707/1140.html



上一篇:烟台海岸带所绿色分子印迹技术研究获进展
下一篇:网络直播、博物馆开放!中科院第17届公众科学日

分子科学学报投稿 | 分子科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科学学报版面费 | 分子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分子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子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