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期刊导读

我国稻田系统镉污染风险与阻控(2)

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食用大米是我国人群Cd摄入量的主要来源 我国人群Cd平均摄入量逐年递增(图1)。Song等在2015年调查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市场上份食品中Cd的浓度,根据20

2食用大米是我国人群Cd摄入量的主要来源

我国人群Cd平均摄入量逐年递增(图1)。Song等在2015年调查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市场上份食品中Cd的浓度,根据2002年全国营养和健康调查的膳食数据,计算出了我国人群Cd平均摄入量,当前成年人单位体质量每月平均Cd摄入量为15.3μg,为JECFA2010年推荐值的61.2%。相比于1990年我国成年人Cd摄入量(仅为6.9μg·kg-1BW·月-1),增加了1.2倍,年增速为0.27μg·kg-1BW。如果按照这个增速,预计35年后,我国人群Cd的摄入量会达到JECFA推荐值。这种趋势十分令人担忧,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来降低我国人群Cd的摄入量。相比于水产品和动物来源的食品,植物来源的食品中Cd浓度虽然不是很高,但由于食用量大,因此植物来源食品是我国人群Cd摄入的主要来源,其中大米为主要贡献者,平均占56%(图1),大米贡献南北差异较大,对南方人群贡献占65%,对北方人群贡献占38%,其次是面粉(12%)和叶菜(11%)。在日本,大米贡献占44%,蔬菜和海藻占16%,鱼与海鲜类产品占11%(UNEP,2008)。在欧洲,谷物和谷类食品贡献占27%,蔬菜类占16%,块茎类食物占13%(EFSA,2008)。由于亚洲国家人群大米食用量大,因此Cd摄入量(6.9~17μg·kg-1BW·月-1)普遍要比美国(4.6μg·kg-1BW·月-1)及欧洲国家(5.2~9.1μg·kg-1BW·月-1)人群高。

儿童是Cd暴露高风险群体,1~10岁儿童Cd摄入量是成年人的1.5~2倍,这主要是由于儿童单位千克体质量摄取的食物量较成人大。因此,有必要对婴儿和儿童食品中Cd的含量标准重新修订,尤其是以大米为原料的婴儿和儿童食品。欧盟在2015年曾对婴儿和儿童食品中As的含量进行修订,提议把以大米为原料的婴儿和儿童食品中无机砷含量标准降至0.1mg·kg-1,该提案于2017年起正式生效。到目前为止,对婴儿和儿童食品中Cd含量的限量还没有特殊限定。Cd的平均摄入量在性别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需要指出的是女性较男性更易受到Cd的危害。在日本Jinzu流域被确诊的166例“痛痛病”病人中163例为有多次生育的妇女。这主要是因为妇女身体经常缺铁,从而导致对食物中Cd的吸收效率较男性高。身体缺铁会导致Fe2+转运蛋白,如二价金属转运蛋白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MDT1)和ZRT-、IRT-类蛋白8(ZIP8)表达上调,而这类蛋白也被研究证实为介导人体Cd2+吸收的主要蛋白。

3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大米Cd含量超标情况

严重我国市售大米Cd含量超过国家大米Cd限量标准(0.2mg·kg-1)比例在2.2%~10%左右,但南方部分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大米Cd含量超过1mg·kg-1(镉大米),有些稻米Cd含量甚至高达4~5mg·kg-1,超标形势异常严峻(表1)。总体而言,南方地区稻米Cd超标率在23%左右,在污染较为严重的省份如湖南、广东和广西,稻米超标率高达60%~88%。根据全国大米市场调查数据,体质量60kg左右的成人每日Cd摄入量为11~39μg,南方人群Cd摄入量是北方的1.8~2.8倍(表1)。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需要百年以上,才会使长期摄入大米导致的人体Cd累积剂量达到2.6g(即:50%人群出现Cd中等毒害症状)(表1)。但在南方污染严重的区域,农民长期食用当地Cd污染大米,成人每日Cd摄入量高达142~214μg,则出现中等Cd毒害症状仅需要33~50年,对于一些高暴露人群,假如每日都摄入同样数量的Cd,则仅需4.7~8.3年就能达到Cd中等毒害水平(体内累积2.6gCd),10~20年就能达到半数病人出现“痛痛病”等严重毒害症状(体内累积3.8gCd),15~30年就可能达到Cd致死剂量5.4g。南方稻米Cd含量易超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首先,过去的30年工业活动导致农田Cd污染严重。相比于1990年土壤普查,土壤Cd含量在华北、东北和西部地区增加了10%~40%,在南方和沿海地区增幅超过50%(国土资源部,2014)。在湖南省,土壤Cd背景值含量从1990年至今,由0.08mg·kg-1增至0.5~0.6mg·kg-1,增加了6~8倍。除了矿业活动直接导致农田土壤Cd污染外,Cd污染灌溉水对土壤Cd的贡献同样不容忽视,尤其在南方双季稻地区,灌溉水中Cd可能是农田土壤Cd积累的主要来源。假设灌溉水中含Cd0.1~40μg·L-1,通过灌溉每年向每公顷农田输入1~400gCd,高于大气沉降Cd输入(0.4~25g·hm-2·a-1)。其次,南方土壤大部分偏酸性,通常pH较低的土壤Cd生物有效性较高。据估计,土壤pH每降低1个单位,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增加1.5倍。在过去的30年,氮肥的过量施用和大气酸沉降,导致我国土壤酸化严重,湖南省将近50%的稻田土壤pH≤5.5。在湖南长沙-株洲-湘潭地区,相比于1980年,土壤pH在过去30年下降接近1个单位(酸化速度为每年0.031单位)。土壤严重酸化势必会加重稻米Cd含量的超标。再次,籼稻作为南方主栽品种是导致南方稻米Cd含量过高的另一原因。籼稻Cd积累能力普遍较粳稻强。但即使是籼稻品种之间,稻米Cd积累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这为通过种植Cd低积累品种从而降低Cd在稻米中的积累提供了可能。

文章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fzkxxbzz.cn/zonghexinwen/2020/1008/334.html



上一篇:没想到当年的北京城,是一位青楼小姐救下的…
下一篇:甲烷观测:千万里,追寻着你丨大气悟理

分子科学学报投稿 | 分子科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科学学报版面费 | 分子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分子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子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