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吃不胖成可能?科学家发现促燃脂信号分子,

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所以,如果想要让肌苷一直起到燃脂作用,那就得抑制肌苷转运蛋白。而研究人员刚好发现有一款为凝血障碍而研发的药物,它就可以抑制肌苷转运蛋白。于是,研究人员就给小鼠使用

所以,如果想要让肌苷一直起到燃脂作用,那就得抑制肌苷转运蛋白。而研究人员刚好发现有一款为凝血障碍而研发的药物,它就可以抑制肌苷转运蛋白。于是,研究人员就给小鼠使用该药物,结果还真的发现使用该药物后,小鼠确实消耗了比以往的能量。

最后,即便是上面两个问题都被证明没有问题。接下来,还需要至少10多年的时间来研发相关的药物以及进行三期的临床试验。只有通过了这些试验,这款药才有机会与我们见面。而且大概率早期的使用主要是用于治疗肥胖症的,而不是给普通人用来减肥的。



这次的研究人员就发现,凋亡的棕色脂肪组织会释放出一种特定的信号分子名为:嘌呤肌苷分子,它可以通过某种信号通路刺激邻近的健康棕色脂肪细胞进行脂肪燃烧和能量消耗。

不过,同样是脂肪细胞,也是有分类的。科学家很早就发现,脂肪细胞(组织)大概可以分为两类:

另一类叫做棕色脂肪组织,呈棕色,它们的特点是组织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成年人身上基本没有或者极少有,主要是一些新生儿和冬眠的动物身上才有,它的功能类似于生物加热器,消耗能量并促进心肺代谢健康。

所以,假设一切都非常顺利,普通人最终能用得上这个方法,估计起步都要在20-25年之后。

那么这个发现到底意味着什么?对我们减肥到底会有什么帮助呢?



在此之前,科学家就一直在想办法。近日,来自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员伯特·尼曼(Birte Niemann)以及亚历山大·普费尔(Alexander Pfeifer)等人所领衔的团队有了重大发现,并把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了世界三大顶级期刊《自然》杂志上。



因此,无论是减肥,还是塑形,核心都是减少脂肪。

“干吃不胖”在未来可能不再是梦想!

研究人员为了进一步验证,通过小鼠对比实验就发现,如果进行嘌呤肌苷治疗,即便老鼠一直进行高脂饮食也不会吃胖,甚至还会明显变瘦,同时还能规避糖尿病的风险。

其实核心就在于:脂肪。我们都知道,人体的储能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同等质量的情况下,脂肪的体积是最大的。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的体脂率很高(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那么这个人就会显得肥胖。

其中,一类叫作:黄(白)色脂肪组织,呈黄色,它具有具有贮存脂肪、保持体温和参与脂肪代谢的功能。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脂肪,如果过多,就会肥胖。

不过,肌苷转运蛋白会把肌苷转运到细胞当中,这就降低了细胞外的肌苷浓度,导致肌苷无法促使脂肪进一步燃烧,能量的进一步消耗。



肥胖已经是现在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减肥又十分痛苦,不仅要运动,还要减少饮食,最让人无奈的是大多数人即便减肥成功了,后面还也还会反弹。所以,很多人做梦都想要“干吃不胖”的体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羡慕这样的人。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办法让人自动拥有这样的体质呢?

科学家很早就发现,棕色脂肪组织其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肥胖问题。正是因为它的缺失,才使得治疗肥变得很困难。如果能够找到棕色脂肪组织工作机制的方式,并模拟出来,或许就可以达到燃脂的效果,那有办法帮助人类攻克肥胖难题。





这个研究其实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干吃不胖。因为研究人员就发现,在人群当中,有大概2~4%的人,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基因突变),导致肌苷转运蛋白不活跃,这就意味着他们体内的肌苷可以一直在促使脂肪燃烧,从而达到减脂的作用。



该论文名为:《凋亡的棕色脂肪细胞通过细胞外肌苷增强能量消耗》(Apoptotic brown adipocytes enhance energy expenditure via extracellular inosine)。

相信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未来减肥肯定不是一件难事。但实际上,即便是这个方式真的在人体上有效,距离它能正式上市依然要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因为研究人员得先搞清楚这种方式是不是真的对人体有效?这需要大量的研究来证明。其次,研究人员还需要研究这种方式会不会带来其他危害?这同样需要大量的研究来证明。

文章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fzkxxbzz.cn/zonghexinwen/2022/0711/1581.html



上一篇:科学家发现促进燃脂信号分子 棕色脂肪能消耗热
下一篇:水稻抽穗可干预?科学家揭示分子调控新机制

分子科学学报投稿 | 分子科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科学学报版面费 | 分子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分子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子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