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分子”多巴胺能做的远不止令人快乐(2)

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85年,媒体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出,电视的兴起削弱了政治话语。他注意到,当时的电视新闻已具备许多娱乐的特点。他引用电视新

1985年,媒体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出,电视的兴起削弱了政治话语。他注意到,当时的电视新闻已具备许多娱乐的特点。他引用电视新闻播音员罗伯特·麦克尼尔的话说:“核心思路是为了让每件事都尽量简短,不要过度消耗任何人的注意力,而是通过多样性、新颖性、行动和动作不断地提供刺激。这使得你……每次都有几秒钟的时间,不关注任何概念、任何个性或任何问题。”

《娱乐至死》,[美] 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三辉|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5月版

30多年后,互联网上的新闻同样如此。甚至昔日传统的严肃媒体,也在平台主页上塞满了几十条简短而具有煽动性的标题。如今,大多数新闻头条不是有思想深度的长文,而是简短直观的视频。

为什么互联网新闻像电视新闻一样,朝着更简洁和更新颖的方向发展,而忽略了深入分析的重要性?世界大事不值得更多的关注吗?

答案或许来自欲望多巴胺。一篇短小而肤浅的文章更容易脱颖而出,它引进多巴胺的快速释放,并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因此,我们会点击十几个挑逗性的标题,链接到短视频,而略过长文。随着高点击量报道在新闻环境中越来越普遍,它们必须变得更短、更浅显才能参与竞争,甚至文字也未必是信息交流的基石了。现在,大多数手机都提供了一些更快、更简单的东西来代替输入的文本短语,比如表情符号、表情包。

更容易让人沉迷其中的是电子游戏。这很大程度是因为程序员加入更多触发多巴胺释放的功能,才使玩家难以自拔。

电子游戏都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它们让玩家沉浸在一个美梦成真的世界里,这样逃避现实的多巴胺就可以享受无尽的可能性。玩家可以探索不断变化的环境,确保惊喜一直都在。

设计者很懂得激活多巴胺,电子游戏里总是充满了奖赏带来的惊喜。游戏玩家通过收集硬币、寻找宝藏或者捕获魔法独角兽来提升等级。玩家的期望总是达不到平衡,因为他们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奖赏在哪里。有些游戏会让你杀掉怪物获得积分,而另一些则会让你查看宝箱里面有什么。

网络游戏会不断收集玩家的信息:他们玩多久?什么时候放弃?是什么体验让他们玩得更久,又是什么让他们放弃?根据游戏理论学家汤姆·查特菲尔德的说法,全球最大的在线游戏制造商,已经积累了关于玩家的数十亿个数据点。游戏设计者知道是什么点亮了多巴胺,是什么关闭了它,尽管他们并没有想着这些是由多巴胺触发的,只是简单地知道应该这么做。

活在当下

历史上,多巴胺对人类进步有积极的作用。大约20万年前,现代人类从非洲发端,大约10万年后开始散布到世界各地。这种迁徙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有遗传证据表明我们差点儿就没成功。

与大猩猩等其他灵长类物种相比,人类基因组的一个不寻常特征是人与人之间的变异要少得多。这种高度的遗传相似性表明,我们的祖先其实是一小群人。事实上,在人类进化史的早期,某些未知事件毁灭了大部分人类,使人口减少到不足两万人,濒临灭绝的风险。

那次濒临灭绝的事件进而证明了迁徙的重要性。当一个物种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时,有很多情况可能会导致整个种群彻底消失,比如干旱、疾病和其他灾害都会导致灭绝。而分散在许多地区就像买了一份保险,即便某一个群体毁灭,也不会导致整个种群完全灭绝。

根据现代人类遗传标记的出现和频率,科学家估计,大约7.5万年前,早期人类已经遍布亚洲。他们在4.6万年前到达澳大利亚,4.3万年前到达欧洲。人类移民到北美的时间较晚,大约在3万年到1.4万年前。今天,人类几乎占据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加州大学的科学家们收集了12项研究数据,这些研究测量了世界不同地区多巴胺能基因出现的频率。结果显示,迁徙得更远的人群,往往拥有更多的多巴胺能基因。这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多巴胺驱使人类先民走出非洲,探索未知的世界,寻找更好的东西。

可以说,多巴胺是进步的引擎,它帮助我们的祖先脱离了勉强维持生活的生存状态。它给予了我们创造工具、发明抽象科学,并规划遥远未来的能力,使我们成为地球上的优势物种。

不过,《贪婪的多巴胺》也发出警示:人类已经掌控了地球并发展了尖端技术,在这样一个富足的环境中,多巴胺还在继续推动我们前进,然而,前方迎接我们的,很可能是毁灭。

文章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fzkxxbzz.cn/zonghexinwen/2022/0110/1481.html



上一篇:除了更耐热,植物战高温还有啥妙招?上海科学
下一篇:中科院:葡萄中发现益寿和抑制肿瘤分子,有望

分子科学学报投稿 | 分子科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科学学报版面费 | 分子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分子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子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