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小鼠胰腺癌肝转移模型及相关分子表达的研究(2)

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2 胰腺癌肝转移部分转移相关分子的基因表达水平 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比较脾脏移植瘤灶、肝转移灶及转移灶旁的部分与胰腺癌肝转移相关分子的基因

2.2 胰腺癌肝转移部分转移相关分子的基因表达水平

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比较脾脏移植瘤灶、肝转移灶及转移灶旁的部分与胰腺癌肝转移相关分子的基因表达水平。在软件RQ manager 1.2.1中设定分子在肝脏转移癌旁肝组织的基因表达量为1,则在脾脏移植瘤灶和肝转移灶中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大于1的分子有CCL-17、CCL-22、CD44、CXCL-3、CXCL-5、CXCR2、CXCR7、FGF-2、FGF-7、MMP2、MMP3、MMP9、PDGFα、PDGF-β、PDGFR-α、PDGFR-β、TGF-β1、TGF-β3、UPA、UPAR。除CD44外,其余分子在肝转移灶和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量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这些分子在肝转移灶的基因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对胰腺癌的肝脏转移可能发挥促进作用。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小于1 的分子有Ang-2、BAK、BAX、E-cad、HGF、ITGA2、ITGB1、VEGF。这些分子在肝转移灶与癌旁肝组织中表达量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这些分子在肝转移灶的基因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肝组织,对胰腺癌的转移具有抑制作用。与脾脏癌组织表达量相比,CCL-17、CXCL-5、FGF-2、MMP3在肝脏转移癌组织表达水平高(P<0.05),CD44、FGF7、MMP2、Ang-2、E-cad在肝脏转移癌组织表达水平低(P<0.05),而CCL-22、CXCL-3、CXCR2、CXCR7、MMP9、PDGF-α、PDGF-β、PDGFRα、PDGFR-β、TGF-β1、TGF-β3、UPA、UPAR、BAK、BAX、HGF、ITGA2、ITGB1、VEGF在两者中的表达无显著学差异(P>0.05,表1,图2)。

图1 动物模型构建A,B:实验组小鼠脾脏移植瘤和肝脏转移瘤形成情况;C,D:对照组小鼠肝脏组织与脾脏组织;E:脾脏移植瘤病理组织学观察(H&E×40);F:肝脏转移瘤灶病理组织学观察(H&E×40)

表1 不同组织相关转移分子的基因相对表达情况分子类型CCL-17 CCL-22 CD44 CXCL-3 CXCL-5 CXCR2 CXCR7 FGF-2 FGF-7 MMP2 MMP3 MMP9 PDGF-α PDGF-β PDGFR-α PDGFR-β TGF-β1 TGF-β3 UPA UPAR Ang-2 BAK BAX E-cad脾脏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1. 1. 1. 2. 14. 5. 5. 1. 23. 3. 3. 1. 2. 1. 4. 2. 1. 1. 1. 3. 0. 0. 0. 0.脾癌组织与肝组织中表达量差异(P)*0.059 0.012 0.008 0.016 0.002 0.001 0.006 0.024<0.050 0.005 0.009 0.037 0.033 0.392 0.004 0.001 0.036<0.050 0.032 0.009 0.066 0.002 0.011<0.050转移癌旁肝组织中相对表达量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肝脏转移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1. 1. 1. 9. 38. 4. 4. 11. 6. 1. 5. 1. 3. 1. 6. 1. 1. 1. 1. 3. 0. 0. 0. 0.肝转移癌与肝组织中表达量差异(P)*0.002 0.001 0.333 0.002 0.002 0.008 0.005 0.001 0.001 0.006 0.004 0.012 0.005 0.022<0.050 0.02 0.024 0.048 0.005 0.002<0.050 0.003 0.001<0.050脾脏癌组织与肝转移癌中表达量差异(P)*0.006 0.698 0.013 0.055 0.042 0.436 0.093 0.018 0.001 0.016 0.018 0.479 0.361 0.050 0.357 0.080 0.265 0.164 0.312 0.450 0.014 0.430 0.106 0.047

表1 不同组织相关转移分子的基因相对表达情况(续表1)*均值差的显著水平为0.05脾脏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0. 0. 0. 0.分子类型HGF ITGA2 ITGB1 VEGF脾癌组织与肝组织中表达量差异(P)*0.004 0.001 0.018<0.050转移癌旁肝组织中相对表达量1 1 1 1肝脏转移癌组织中相对表达量0. 0. 0. 0.肝转移癌与肝组织中表达量差异(P)*0.008 0.001<0.050<0.050脾脏癌组织与肝转移癌中表达量差异(P)*0.254 0.290 0.081 0.333

图2 不同组织相关转移分子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柱形图

3 讨论

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是决定癌细胞能够发生肝转移的最关键因素,有效的接种方法也是影响其能否发生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肿瘤细胞注射法,使用不同的途径建立胰腺癌肝转移模型,包括血管内注射法[5]、腹腔内注射法、动脉内注射法、脾内注射法、肝内注射法以及胰腺内注射法。胰腺内注射法或者胰腺内瘤组织移植法均属于原位移植模型,因小鼠荷瘤生存周期长,培养期间动物的死亡率较高,因而肝转移成瘤率并不高。脾内注射法具有培养时间短、转移瘤形成率高、符合肿瘤血行转移途径的优势,4 周左右即可形成有效的肝转移病灶。因此,本实验选择了小体积脾内注射法进行建模。

本实验采用的小体积脾内注射法由Kopper 等[6]首次提出,最大程度地模拟了人胰腺癌肝转移过程,是自发肝转移模型的理想选择。该方法的常见并发症是出血和肿瘤细胞渗漏,本实验构建的小鼠模型均无明显出血,仅1只小鼠出现腹腔内多发转移。本实验中,1只小鼠在第4周出现死亡,解剖发现形成肝脏及腹腔内多发转移灶,考虑恶性肿瘤本身影响了小鼠的代谢及生长。此外,2只小鼠仅形成脾脏移植瘤,未出现肝脏转移瘤,考虑与培养周期不够长、未选择高转移胰腺癌细胞系、瘤株活性降低、操作技术误差以及裸鼠内环境影响和瘤细胞的多潜能分化有关。本研究中肝转移成瘤率为83.33%,实验组小鼠数量为12只,仍有待提高,从而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近来有文献报道[7]采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胰腺癌细胞进行胰腺尾部注射,构建胰腺癌原位模型,实现了胰腺癌生长及转移过程非侵入性实时成像,用于研究新型疗法对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治疗效果。

文章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fzkxxbzz.cn/qikandaodu/2020/1215/459.html



上一篇:主要经济双壳贝类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概述<sup
下一篇:探索分子公司合作新模式做好整体发展大文章基

分子科学学报投稿 | 分子科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科学学报版面费 | 分子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分子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子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