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煤矿巷道快速掘进施工技术研究

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中煤十处在陕西延安市禾草沟煤业公司施工巷道开拓工程,目前正在施工5#煤层西翼大巷开拓延伸工程,为3#煤层的开拓开采做准备。由于该矿生产能力从300 万吨技能扩改为

0 引言

中煤十处在陕西延安市禾草沟煤业公司施工巷道开拓工程,目前正在施工5#煤层西翼大巷开拓延伸工程,为3#煤层的开拓开采做准备。由于该矿生产能力从300 万吨技能扩改为500 万吨,为了保证采区能有序接替衔接,对巷道开拓掘进速度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掘进速度一直都是限制其高质量发展和对工作面接续造成影响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如何提高巷道的实际掘进速度对未来的开采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主要对开拓工程快速掘进施工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然后把现有技术措施的特点和不足结合起来,针对影响因素探索出有效提升煤矿开拓工程快速掘进施工的技术、工艺方法,这对提升煤矿开拓工程掘进的速度,提高煤矿企业的效益,服务社会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影响煤矿开拓掘进工程快速施工的各种因素

1.1 施工人员素质

施工作业人员是否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高的操作技能,较强的安全意识和素养,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效率的高低,会对掘进工程的施工速度产生显著的影响。

1.2 施工组织管理水平

对于掘进施工的管理人员而言,如果他的专业的管理能力不足,会导致制定的工作制度不完善,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保证不了合理休息,造成工作效率不高,掘进速度降低。导致施工组织管理不科学,影响巷道掘进的速度和质量。导致对现场的监管不到位,项目中频频发生问题,较大程度延误掘进进度。

1.3 机械设备因素

在掘进设备技术水平方面,智能化、自动化不断提升,但是配套机械设备选择不匹配、不完善,生产过程中就会限制部分高智能、高自动化设备不能有效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和效能,影响到巷道快速掘进效率的提升。没有根据地质条件和巷道断面合理选择机械设备,就会对掘进施工的顺利推进造成不利影响。

1.4 施工工艺

当前我国煤矿开拓工程的快速施工技术还不够发达,尚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特别是巷道掘进、支护工序占用的时间最多,掘进和支护工艺不发达不科学不合理,是影响巷道掘进速度面临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1.5 地质条件

在施工过程中,掘进速度会受到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如岩石硬度、围岩构造、顶板巷帮稳定性、掘进工作面涌水量和瓦斯含量等都会对施工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2 提升快速掘进水平的措施

2.1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高施工队伍素质

机械化自动化快速掘进和支护需要职工进行设备操作,施工操作人员素质高低,对所掘巷道掘进进度、工程质量影响较大,并且也直接影响煤矿最终的效益。机电维修作业人员技术能力关系到设备设施能否良好运行,是决定是否能够正常施工,影响掘进进度的重要因素。要想确保作业效果,就必须对各作业工种进行专业、严格的理论和实操培训,通过创新培训方式、优化培训内容、严格培训考核,全面提高员工的理论素养和实操技能,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实现快速掘进、保证施工质量。

2.2 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加强施工组织管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提高施工进度,需要施工负责人、区队长、班组长等管理人员,有较高的施工决策正确度,施工组织科学性,施工各方面协调能力,施工重点难点解决能力,就需要引进和培养具有较高学历,较高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培训能力,管理经验丰富的各层级管理人员,发挥好关键少数人才科学协调组织的积极作用。

加强施工组织,要抓好正规循环作业,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将各个工序工作持续时间,先后顺序,以及相互衔接关系,科学周密制定并形成模式化,使全体施工人员熟记于心,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操作,有序完成全部工序和工作量,有效推进施工进度;抓好多工序平行作业,掘进、出货、支护、喷浆、材料运输、延伸皮带、延接管路等工序,尽多组织平行作业,有效缩短总工序时间;施行班组小班分配,主要就是把职工报酬与施工质量和工作量等劳动成果相关联,质量达标,工作量高,报酬就高,反之报酬就低,可有效提高职工的积极性,防止磨洋工的现象发生;做好岗位分配,安排工作做到三定(定员定岗定位),让每一位职工在技术最拿手、操作最熟练的岗位上施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文章来源:《分子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fzkxxbzz.cn/qikandaodu/2021/0506/933.html



上一篇:食品加工过程中致病菌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探究
下一篇:浅析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分子科学学报投稿 | 分子科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科学学报版面费 | 分子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 分子科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子科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